血清D-乳酸、组氨酸脱羧酶和降钙素原水平预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后胆道感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林耀庭 王艳良 武晓勇 

机构地区:[1]海南医学院附属儋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海南儋州571700

出  处:《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年第4期454-458,共5页Chinese Journal For Clinicians

基  金:海南省卫生计生行业科研项目(19A200054)。

摘  要:目的探究血清D-乳酸、组氨酸脱羧酶(histidine decarboxylase,HDC)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预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 and 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术后胆道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择期行ERCP取石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胆道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7例(发生胆道感染者)与未感染组81例(未发生胆道感染者),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1d血清D-乳酸、HDC及PCT水平,分析血清D-乳酸、HDC及PCT水平对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10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术后发生胆道感染者27例,胆道引流液样本共检出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比66.67%(24/36),大肠埃希菌17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阴沟肠杆菌1株;革兰氏阳性菌占比33.33%(12/36),屎肠球菌7株、粪肠球菌5株。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为36.11%。感染组患者年龄>65岁、多次插管、胆道手术治疗史及引流时长>3d占比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多次插管、胆道手术治疗史均是造成患者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两组术前血清D-乳酸、HDC及PC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血清D-乳酸、HDC及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血清D-乳酸、HDC均与PCT水平呈正相关(r=0.409、0.661,P<0.05)。三者联合预测术后胆道感染的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敏感度为81.48%、特异性为75.31%。结论ERCP取石术后患者血清D-乳酸、HDC及PCT水平对胆道感染手术并发症有较高预测价值,针对具备胆道感染高危因素患者,临床可通过联合检测术后血清D-乳酸、HDC及PCT水平预估患者胆道感染发生可能性,尽早采取防治措施

关 键 词:D-乳酸 组氨酸脱羧酶 降钙素原 内镜下胆胰管逆行造影取石术 胆道感染 

分 类 号:R657.4[医药卫生—外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