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新华文摘》2023年第4期163-163,共1页
摘 要:徐雪野在2022年11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指出“夷夏之辨”的本质是以价值观念、人伦规范为核心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认同。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冲突复杂尖锐,多元文化格局逐渐形成,夷夏之辨声浪日高,成为民族观的主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夷夏之辩既存在华夏族与其他部族对中华文化正统地位的认同,又存在异质文化的交锋与交融。在五胡乱华的大形势下“夷”“夏”政权均以“正朔”自居,斥对方为“闰位”。汉族政权从夷狄血统出发,提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藐视异族文化,以此促进政权统一,维护中华文化主体地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