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凌强 孙翔宇[1,2] 詹艳 韩静[1,2] 杨海波 王培杰 刘雪华[1,2] Zhao L;Sun X;Zhan Y;Han J;Yang H;Wang P;Liu X
机构地区:[1]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2]西藏拉萨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拉萨850004 [3]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43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年第3期481-496,共16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8YFC1504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41474057)资助。
摘 要:贺兰山-银川盆地位于阿拉善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相接触的南北地震带北段,构成了中国大陆典型的正断型盆山构造, 1739年在该盆山构造的银川断陷盆地内曾发生过平罗8级强震.文章使用5条完全覆盖贺兰山-银川盆地不同区段的大地电磁剖面数据进行联合三维反演计算,获得了全区域的地壳上地幔尺度精细三维电性结构信息,结果表明:贺兰山-银川盆地及其邻近区域内各主要地块间的电性结构特征存在着东西横向分块的特点,黄河断裂与贺兰山东麓断裂在东西两侧以电性边界带的形态分割了鄂尔多斯地块、银川盆地和贺兰山.两个主要地块单元--阿拉善地块和鄂尔多斯地块显示为明显的层状电阻率结构样式,贺兰山和银川盆地表现为典型的山脉高阻体和盆地低阻体的盆山构造特征,其中银川盆地北部存在着延伸至上地幔的大规模低阻结构,该低阻结构可能代表着幔源物质上涌活动.结合近期三维地壳运动场信息等资料,推测贺兰山-银川盆地系统是在区域拉张作用下形成的活动构造带,它的形成除了受青藏高原、阿拉善和鄂尔多斯三个地块的互相作用影响之外,还主要受银川盆地下方异常地幔活动控制,是深部地幔热物质底侵伴随重力作用的上涌分流以及区域构造应力再分配等联合作用在地表的反映,这可能是引起1739年平罗8级地震发生的主要动力学原因.
关 键 词:贺兰山 银川盆地 大地电磁 三维电性结构 1739年平罗地震
分 类 号:P541[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315[天文地球—地质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