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0
出 处:《艺术科技》2023年第4期19-21,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2022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运河文化视阈下的说唱文学价值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11117012Z。
摘 要:扬州自古是重要交通枢纽、商业城市,也是运河城市、南北文化传播的必经之地,三教九流混杂,方言、文学、艺术交融演变,塑造了扬州文化宽容野逸、推陈出新的特征。当地的文学艺术彰显出雅俗文野、因袭独创的底色,说唱文学的发展可谓如鱼得水,以扬州评话为代表的通俗文艺至今不衰。扬州评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盐业盐商、漕运漕帮影响,在享乐风气、江湖武侠风气中发展,与大运河文化相伴而生。基于此,文章在大运河文化视域下研究扬州评话的当代价值。扬州评话中蕴含极为丰富的当代价值,通过展现扬州的地域风情,得以弘扬民风民俗,发挥了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在扬州评话作品中,多样的艺术性与深刻的社会性得到统一,传奇色彩与写实精神结合,为当代大众提供了一种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并以生生不息的适应力和创造力,丰富充盈了大众的精神世界。它与大运河文化的深度融合形成共赢模式,以文化遗产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赓续了运河文脉。当下,面对传承困境,可在文本上讲究多类并举,为传统书目注入新的内容元素,在表演上设法创新,重视书场建设,改进曲艺语言;还可借助新媒体为传统赋能,丰富其传播方式,推动受众群体年轻化;同时依托大运河文化打造“非遗”产业亮点,将扬州评话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家品牌,展现其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