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文化视域下扬州评话的当代价值与传承研究  

A Study on the Contemporary Value and Inheritance of Yangzhou Pinghu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rand Canal Cultur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何勰 何卿澜 He Xie;He Qinglan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0

出  处:《艺术科技》2023年第4期19-21,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2022年度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运河文化视阈下的说唱文学价值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11117012Z。

摘  要:扬州自古是重要交通枢纽、商业城市,也是运河城市、南北文化传播的必经之地,三教九流混杂,方言、文学、艺术交融演变,塑造了扬州文化宽容野逸、推陈出新的特征。当地的文学艺术彰显出雅俗文野、因袭独创的底色,说唱文学的发展可谓如鱼得水,以扬州评话为代表的通俗文艺至今不衰。扬州评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盐业盐商、漕运漕帮影响,在享乐风气、江湖武侠风气中发展,与大运河文化相伴而生。基于此,文章在大运河文化视域下研究扬州评话的当代价值。扬州评话中蕴含极为丰富的当代价值,通过展现扬州的地域风情,得以弘扬民风民俗,发挥了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在扬州评话作品中,多样的艺术性与深刻的社会性得到统一,传奇色彩与写实精神结合,为当代大众提供了一种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并以生生不息的适应力和创造力,丰富充盈了大众的精神世界。它与大运河文化的深度融合形成共赢模式,以文化遗产推动“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赓续了运河文脉。当下,面对传承困境,可在文本上讲究多类并举,为传统书目注入新的内容元素,在表演上设法创新,重视书场建设,改进曲艺语言;还可借助新媒体为传统赋能,丰富其传播方式,推动受众群体年轻化;同时依托大运河文化打造“非遗”产业亮点,将扬州评话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家品牌,展现其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

关 键 词:扬州评话 大运河文化 “非遗” 传承 

分 类 号:J826[艺术—戏剧戏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