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 孙月(译)[4] 严逸澄(译)[5] Cai Kuanliang;Sun Yue(Translated);Yan Yicheng(Translated)
机构地区:[1]剑桥大学 [2]香港大学,中国 [3]英国科学院 [4]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5]上海音乐学院音乐艺术研究院
出 处:《中国音乐学》2023年第1期116-125,共10页Musicology in China
摘 要:“音乐即喜乐”与儒家的“乐者,乐也”一样,都是从美学视角对音乐本体的一种界定。中世纪早期神学家奥古斯丁在《论音乐》中的论述,可以被解释为用“节奏化宇宙”来取代毕达哥拉斯思想中影响颇为深远的“和声化宇宙”观念,说明本体论意义上音乐形式不可取代的基础是节奏而不是和声。亨德尔《弥赛亚》中的咏叹调《要大大欢喜》中,音乐形式上的欢呼式花唱足以证明,重复而过盛的节奏律动是狂喜的表达,喜乐可以包容其他甚至相反的情感,因此喜乐才是本体论意义上音乐的真正内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在“乐者,乐也”的命题中圆满实现,因此,音乐在其不可言说性中表明,它就是永无止境的喜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52.14.24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