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杨潇博
机构地区:[1]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出 处:《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23期192-196,共5页China National Exhibition
摘 要:提到金庸先生(1924—2018),不得不提“侠”,侠是春秋战国时期流入民间江湖的君子型仁义勇士,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讲究衣冠肃穆,勇于担当,正义复仇,知恩图报,一诺千金等君子人格。清朝石玉昆(生卒不详)的《三侠五义》第四十三回中对“侠义”进行了解读:是老贼的素日行为过于不堪,故惹得这侠义之人单单的与他过不去,生生儿将他两个爱妾的性命断送。“侠义精神”源于法律欠缺时代人们对不公的抗争。“侠”无论是战国时期的“士”到萧峰再到韦小宝,都带着一抹悲剧的色彩。但金庸小说中的大侠却是喜怒参半,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萧峰,也有“多面人性,无大仁大义,无理想情怀”的韦小宝。在这样两种色彩的交织下,实现侠义精神的建立,也完成了对侠义精神的消解。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9.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