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文学中“侠义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德育的影响——以东莞地区高校调查为例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潇博 

机构地区:[1]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出  处:《中国民族博览》2022年第23期192-196,共5页China National Exhibition

摘  要:提到金庸先生(1924—2018),不得不提“侠”,侠是春秋战国时期流入民间江湖的君子型仁义勇士,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讲究衣冠肃穆,勇于担当,正义复仇,知恩图报,一诺千金等君子人格。清朝石玉昆(生卒不详)的《三侠五义》第四十三回中对“侠义”进行了解读:是老贼的素日行为过于不堪,故惹得这侠义之人单单的与他过不去,生生儿将他两个爱妾的性命断送。“侠义精神”源于法律欠缺时代人们对不公的抗争。“侠”无论是战国时期的“士”到萧峰再到韦小宝,都带着一抹悲剧的色彩。但金庸小说中的大侠却是喜怒参半,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萧峰,也有“多面人性,无大仁大义,无理想情怀”的韦小宝。在这样两种色彩的交织下,实现侠义精神的建立,也完成了对侠义精神的消解。

关 键 词:武侠文学 侠义精神 德育影响 高校学生 

分 类 号:I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