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代的徭役制度为建设提供了民力,但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出  处:《人生与伴侣(国学)》2021年第12期72-74,共3页

摘  要:徭役,是古代社会中常见的一种剥削方式,同时也是古代国家对民力的一种依赖。夏商周时期,在赋税上实行了劳役地租,也就是让“野人”在公田耕种,在军事上实行“国人”当兵打仗,这两种都是徭役的萌芽。春秋战国时期,国野制度打破,真正意义上的徭役制度建立,各国穷兵黩武,劳役也十分沉重。到了秦汉时期,徭役更加完善,且繁重程度也加深了。徭役制度为秦汉时代的军事提供了兵源,为建设提供了劳动力,但是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给后世提供了教训。

关 键 词: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代 徭役制度 秦汉时期 夏商周时期 国野制度 民力 劳役地租 

分 类 号:K23[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