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明杰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人生与伴侣(国学)》2021年第5期26-30,共5页
摘 要:在图书盗版盛行的今天,人们发明了很多种防伪技术,以遇制图书盗版行为,比如纸张防伪、油墨防伪、条形码防伪、激光全息图像防伪、印刷技术防伪等,不一而足。这些防伪技术在图书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从技术上有效地保护了出版商和作者的合法权益,我们称之为著作权的技术性保护。中国古代没有这些高级防伪技术,但是不是就不存在著作权保护的技术行为呢?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古代也有相应的著作权保护技术,只不过与今天相比,显得十分简陋和粗糙而已。但不可否认,它们体现出来的著作权保护思路却是一致的,即都是在技术上设置障碍,使原作难以被后来者复制和模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作者或出版商的权益。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