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交互性·像似符:短视频的符号互动与文本构成  被引量:19

Microculture·Interactivity·Icons:Symbolic Interaction and Text Composition of Short Video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小英 祝东 WANG Xiaoying;ZHU Dong

机构地区:[1]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2]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出  处:《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02-110,120,共10页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项目"新世纪中国文艺国际传播的符号学研究"(22JNZS09)。

摘  要:在诸多微文化中,短视频后来居上,且有包容其他微文化之可能,其突出优势在于制作和接收仅靠以手机为主的移动媒介即可完成,能绕开团队制作和文字能力的门槛,实现最大程度的大众化。人与短视频的交互是以"刷"为主的符号互动,落实于人的手指与屏幕的直接接触中。通常情况下,人们对短视频的使用是在小屏幕上完成的,调用了触觉、视觉和听觉三种感官,是一种近距的视听接收。对互联网传播平台的依附性,决定了人们能刷到的短视频在相当大程度上是被限制和计算的。短视频要获得更高的传播力,需要在调用视觉像似符的基础上,充分拓展听觉像似符以制造在场感,同时也应具备嵌套性特征,能在有限的视觉空间和极短的时间内引发人们的兴致。

关 键 词:微文化 短视频 符号学 像似符 触觉 嵌套性 

分 类 号:G206[文化科学—传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