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晶 马士奎[1] WANG Jing;MA Shi-kui
机构地区:[1]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081 [2]云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云南昆明650201
出 处:《上海翻译》2023年第2期60-66,F0003,共8页Shanghai Journal of Translators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传统藏戏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研究”(编号:21YJA740026)。
摘 要:作为从西方传入的新兴学科,中国民族学诞生和发展的历程蕴含丰富的翻译史实和史料。本文从翻译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等多重视角,以时间为脉络,将20世纪上半期的民族学著作汉译活动分为肇始(1903-1927)、繁荣(1928-1937)和调整(1938-1949)三个阶段进行考证和梳理,并结合相关译介背景,考察各个阶段的译著和译者,着重分析民族学著作汉译对中国民族学学科建构的影响,以及与各阶段历史文化语境的关系。研究发现,翻译是地方性民族学知识转化为世界性知识的关键环节,在中国民族学的发轫期和发展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ranslation history of ethnological works in China from 1903 to 1949 and divides it into three stages:beginning(1903-1927),prosperity(1928-1937)and adjustment(1938-1949). It also examines the translated works and translators in different stages,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ransla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ethnology. It is found that translation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thnology.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5.2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