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继禹 任美 魏子清 陈美晴 石瑛琦 苗莹 李玮琦 魏洪涛[1]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口腔科,吉林长春130033 [2]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
出 处:《中国卫生工程学》2023年第1期103-106,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Engineering
摘 要:目的应用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东北地区人群下颌前磨牙牙根与颏孔的相关解剖信息,为下颌前磨牙根管治疗、牙种植术等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口腔科拍摄CBCT影像资料的438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下颌第一前磨牙(mandibular first premolars,MFP)、下颌第二前磨牙(mandibular second premolars,MSP)与颏孔位置分布规律、分别测量颏孔张口角度、颏孔到MSP根尖距离和颏孔到牙槽嵴顶的距离;比较不同性别、左右两侧、不同年龄段颏孔区域相关数据是否有差异。结果(1)左侧颏孔位置较多出现在下颌第一前磨牙与下颌第二前磨牙之间,右侧颏孔位置较多出现在MSP根尖下方,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94,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颏孔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男性颏孔到MSP根尖距离平均值大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28,P<0.001);颏孔到MSP根尖距离平均值随年龄的逐渐增长而变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498,P<0.001)。(3)男性颏孔张口角度平均值比女性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6,P<0.05);左右两侧、不同年龄段颏孔张口角度的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北地区人群左右两侧颏孔位置存在不同,不同性别颏孔到下颌第二前磨牙根尖的平均距离及其张口角度有显著差异,为东北地区下颌前磨牙根尖治疗及颏孔区手术的实施提供重要临床参考。
分 类 号:R445[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5.7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