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出 处:《今古文创》2023年第13期11-13,共3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民族学:明代汉文典籍所体现的东北区域各民族相互依存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1BMZ119);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项目编号:GJB1320386);2020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一般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JGY20200787)。
摘 要:天下观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政治理论,所谓“天下”系指天子的国家、社稷。历代大儒学说常将“天下为公”与“君国一体”的思想并存,二者寓于一体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结构,为人们普遍认同。它可以追溯到公天下论的萌芽——西周时期,西周的政体是君主专制制度,国家与其主宰者很难完全区分,再加上周人特殊的思想观念,使之成为普遍性的政治意识。而《诗经》作为广为传诵的颂词民谣,其政治观念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故本文以《诗经》中“公”“私”二字的基本含义和使用范围为考察对象,了解西周时期的公私特征,进而探究西周时期的社会文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2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