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国唐 林丽(综述)[1] 陈昭阳(审校)[1] ZHANG Guotang;LIN Li;CHEN Zhaoyang
机构地区:[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福建省心血管医学中心,福州350001 [2]南安市海都医院心血管内科,南安362342
出 处:《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65-68,共4页Journ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摘 要:室间隔缺损(室缺,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发育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0%,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SD,pmVSD)最常见,约占70%。外科修补术是闭合VSD的“金标准”,但创伤大、恢复时间长、术后瘢痕明显。2002年,HIJAZI等[1]首次使用Amplatzer pmVSD封堵器进行经皮介入VSD封堵治疗,但后续的临床试验发现,使用该封堵器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CAVB)发生率高达2.0%~5.7%[2-5],因而未获FDA批准[6]。国产封堵器针对其缺陷进行了改良,临床实践发现,应用国产室缺封堵器,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CAVB发生率为1%左右。然而,CAVB对心功能以及远期预后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本研究将综述pmVSD封堵术后发生CAVB的研究进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