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蒺藜治疗银屑病的分子作用机制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朱丹丹 安丽凤[1] 黄敬文[1] 张丽宏[1] 葛诗慧 韩雪 

机构地区:[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0040

出  处:《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年第3期396-401,共6页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基  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项目(LBH-Q18122);黑龙江省中医药科研项目(ZHY18-049);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2010228040)。

摘  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蒺藜治疗银屑病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TCMSP数据库筛选蒺藜的有效成分,并收集其相应的作用靶点;使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筛选与银屑病相关的基因靶点,并用在线韦恩图平台将蒺藜作用靶点与银屑病基因取交集,获得蒺藜治疗银屑病的靶标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和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靶基因-疾病”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出核心作用靶基因,然后对潜在治疗靶点进行基因GO的富集分析和KEGG的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出蒺藜的有效成分12种。银屑病的靶点有3 866个,其中41个是蒺藜治疗银屑病的核心靶点。“蒺藜-有效成分-靶基因-银屑病”相互作用网络中,其核心作用靶基因包括PTGS2、AKT1、JUN、CASP3、AHR、MAPK8、ESR1和HMOX1;经过GO及KEGG通路分析,共筛选出与银屑病有关的信号通路197条。结论 蒺藜治疗银屑病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异鼠李素、山柰酚、蒺藜皂苷,其潜在作用机制是止痒、抗炎、修复皮肤屏障、调控细胞的凋亡与增殖过程以及对体内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

关 键 词:网络药理学 蒺藜 银屑病 

分 类 号:R758.63[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