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早期传播中的知识偏向——《新莱茵报》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考证  被引量:5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斌[1] 季为民[1,2,3]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3]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出  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34-43,共10页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编《新莱茵报》的编译及研究”(项目编号:22&ZD323);中国社科院马工程重大课题“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理论创新与新闻事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8MGMGCZD001)的研究成果。

摘  要:现实社会的构建,是通过知识的产生、采集、筛选、分析、分类、传播直至应用完成的,这是一整套漫长而复杂的运行系统。涉及社会各知识阶层进行知识的表达,新旧权威机构进行知识的认定,市场与大众媒介进行知识的传播,读者及上述各个方面最终对知识的获取和认同。不论哪一个环节有了偏差,都会影响到知识的现实建构。《新莱茵报》伴随着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学说一起传入中国,却因为各种理论和现实的原因,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导致其在传播中出现偏差,进而影响到马克思及马克思学说面向的完整性。

关 键 词:《新莱茵报》 知识社会学 知识偏向 传播史 

分 类 号:G219.29[文化科学—新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