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丛文俊
机构地区:[1]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出 处:《中国书法》2023年第2期26-39,41-47,50-65,共37页Chinese Calligraphy
摘 要:所谓“尚意”,旧指苏、黄、米三家所代表的北宋晚期书风。那么,其前近百年北宋书法尚什么?尚意书风如何形成、如何总结概括其理论,以及对后世书法的影响?迄今皆不明确。本文自考察宋代市民生活和思想文化始,首先指出雅俗同趋的新风尚对士人转变思想观念和审美价值标准的影响。其次是欧阳修书法观念的转变,如学书“不计工拙”而要在“自适”等,把过程和体验当作目的,以自得自立、自适自足为乐。再次,苏东坡提出“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的见解,否定了汉唐书法崇尚工夫和技巧的传统,开启了书法即人的新命题;其后黄庭坚发扬其说,以书法中的“学问文章之气”为评价取舍标准;观察视角一曰韵,二曰雅俗,后世评书重视“书卷气”,皆祖述于此。《宣和书谱》评价前贤,每每用“文章、字画同出一道,特源同而派异”、书法“与文章相表里”之类的见解,把文学活动与书法视为一个整体,是意能主文,书法则随之不期然而然。其说是对苏、黄观点的推进和总结,都是传统大文艺观支配下的发挥,标志宋代尚意书风在理论上的完善。在书法实践上,苏、黄、米三家具有脱离晋唐古法的倾向,或遭受后人的非难,而元明清的复古则使之局促于非主流的状态,其理论标志之一的“书卷气”也随之泛化,失去固有的创新活力。综理前人书论,当以项穆《书法雅言》所用的“意气精神”最能反映宋代书法原貌。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