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艺术科技》2023年第6期25-27,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 金:2022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雍乾时期经学与词学关系研究--以江昱笺注词集为视角”成果,项目编号:KYCX22_3428。
摘 要:乾嘉考据学作为清代学术的标志,对清代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词起于唐五代,盛于两宋。随着词这种文学体裁不再局限于游戏娱乐,而更多像诗一样被寄托了词人的情感与志趣,为了便于理解词的内涵,北宋后期出现了词集笺注。在北宋至清代这几百年的时间里,词集笺注不断发展。前人笺注词集,从开始只关注词中字句的注解与说明,逐步发展到对典故的考释、名物的考辨、修辞的运用、词作的点评等方面,侧重于文学性的鉴赏。清代词学复兴,学人们对词集的整理编纂、校对考证等方面愈加重视,加之乾嘉时期考据之风盛行,学人在笺注一道上用力极深,颇有发明,词集笺注成就斐然,《绝妙好词笺》和《山中白云词疏证》都是清代学人笺注词集的典范之作,初步奠定了后世词集笺注的体例,亦对晚清、民国的词集笺注产生了积极影响。乾隆时,经学为统治者所重视,学术上也以经学为根本,进行严格的研究,此时,词亦成为学问的载体,清人在词中吟咏经学有关内容,学人们以学术的角度与眼光研究词这一体裁,实际上提升了词体在清代的地位和文化品格。文章基于乾嘉时期的考据学风,研究词集笺注的学术化发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