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陶慧[1]
机构地区:[1]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古典文学知识》2022年第6期61-67,共7页
基 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两《唐书》文人传与唐代文学史建构研究”(2019SJA0240)资助成果。
摘 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为文学史上公认“孤篇横绝”的唐诗名篇,自明清以来广为诗评家所重。对于这首诗的解读,历代论者多关注于诗题涵括的“春”“江”“花”“月”“夜”,特别是“月”意象所包含的哲理意味,自闻一多、李泽厚等著名学者阐发之后,尤受重视。然而诗中还有一个不应被忽略的意象---“海”。按“海”本非《春江花月夜》的题中应有之义,却在诗中数次出现,从月升至月落,首尾呼应,隐伏于全诗的脉络之中。那么《春江花月夜》何以多次提到“海”,又为何要将其置于开篇与结尾这样重要的位置?除了烘托浩渺阔大的艺术意境之外,这一意象与全诗的主题又有怎样的联系?这些问题,仍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13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