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散”到“聚”:乡村善治的逻辑——基于乡村社会内生秩序和外生秩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唐凯 彭国胜[1] 

机构地区:[1]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阳550001 [2]贵州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阳550081

出  处:《理论导刊》2023年第4期74-81,共8页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我国乡村基层治理体系研究”(ZOZDA081);贵州省教育厅2023年度普通本科高校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党建引领与农耕文化协同推进贵州乡村治理机制研究”(黔教技[2022]316号)阶段性成果。

摘  要: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善治的根本目标是构建良好的乡村秩序。治理主体与村民、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关系是乡村社会中两对核心关系,构成乡村社会的外生秩序和内生秩序,而影响两种秩序的关键要素分别是治理主体的组织动员能力和村民的共同价值根基。基于关系学视角,按照乡村治理“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中心要求,乡村善治的逻辑即是实现乡村社会两种秩序由“散”到“聚”。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从乡村社会组织动员能力和共同价值根基的强弱水平进行分析,根据内生秩序和外生秩序的“聚”“散”状态进行交叉组合,可以针对我国村庄内外皆“聚”、内“聚”外“散”、内“散”外“聚”和内外皆“散”四大类型给出治理思路,从而为我国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 键 词: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秩序 组织动员 价值根基 

分 类 号:D42[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