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兰晓梅 杨胜刚[2] 陈百助[3] Lan Xiaomei
机构地区:[1]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 [2]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3]美国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金融与商务经济系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世界经济导刊)》2022年第5期44-57,共14页JOURNAL OF WORLD ECONOMIC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应急管理项目《基于外部冲击的汇率市场波动、跨境资本流动及其风险防范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7185000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基于中国宏观审慎管理背景下的商业银行行为选择研究》(资助编号:2020M67246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宏观审慎评估对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信贷行为的影响研究》(资助编号:2021JJ40128)。
摘 要:在日益动荡的全球资本流动格局下,中国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管理离不开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双支柱调控框架理论在资本流动领域存在进一步应用的空间。文章通过构建以商业银行跨境融资及向企业进行外币贷款为特征的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CE)模型,论证了中国在面对跨境融资风险冲击时以存款准备金利率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及其动态调整规则的有效性,并进一步论证了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重要性。主要结论为:其一,商业银行跨境外币融资会增加国内企业外币贷款甚至本币贷款的风险且会在一定程度造成上本国产出和物价的波动。其二,正常性、奖励性、约束性三类不同强度的存款准备金利率有利于商业银行和国内企业应对跨境融资风险冲击,但不利于宏观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且存在向家庭部门外国债券投资传导不畅的弊端。其三,正常性、奖励性、约束性三类存款准备金利率与货币政策组合的协调效应集中体现在提升经济的产出水平和降低物价方面,且对于调节国内企业的本币贷款成本具有积极意义。文章的研究结论进一步说明了货币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关注跨境资本流动。因此,货币当局应充分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动态调整功能并加强与货币政策工具的多元组合协调效应,从而在规范商业银行经营的同时满足企业合理正常的本币与外币贷款融资需求。
关 键 词: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政策 跨境资本流动 商业银行跨境融资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