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沈江平[1,2] Shen Jiangping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 [2]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22年第9期35-46,共12页PRINCIPLES OF PHILOSOPHY
基 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共建项目重点项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实践唯物主义与教科书理解模式作为历史的产物,在特定历史时期解读马克思主义问题上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证维度,也推动了中国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化审思。受制于内部观点不一,对实践范畴的解读也是各说其词,导致实践唯物主义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尤其“实践本体论”将实践置于与物质相同的属性和地位,漠视自然的优先地位,将原本属于实践的中介属性和作用夸大为物质本体或实体,最终将实践唯物主义推至形而上学体系建构的边缘。历史唯物主义以承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物质世界为基础和前提,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和优先性,从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至唯物主义历史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哲学革命。放弃历史性的思维逻辑和解释原则,把现实的人的实践退化为一个抽象的思辨的本体论的概念无疑是实践唯物主义及其实践本体论的宿命。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6.1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