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臧峰宇[1] Zang Fengyu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哲学原理)》2022年第7期64-69,共6页PRINCIPLES OF PHILOSOPHY
基 金:“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摘 要:1843年,马克思在《克罗伊茨纳赫笔记》中摘录一些历史学和政治学文献并进行评注,为其唯物史观与政治哲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他这时对法国史的兴趣主要集中于经济社会的变迁对政治生活的现实影响,由此探究市民社会在现实中产生的必然,分析物质生产与政治实践的关系问题,强调走出虚幻的政治共同体,认为法国大革命“完成了政治生活同市民社会的分离”,并在批判黑格尔“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观念的过程中强调“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研读马克思在《克罗伊茨纳赫笔记》中的摘录与评注,是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来源、把握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形成过程的必经之途。
关 键 词:克罗伊茨纳赫笔记 法国大革命史 政治共同体 欧洲史 唯物史观
分 类 号:D0[政治法律—政治学] 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7.2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