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梁强[1] Liang Qiang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2022年第11期51-60,共10页world history
基 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重大项目“二战前后的巴尔干纷争与大国决策研究1933-1947”(20ZDA1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40年6-9月,苏联、匈牙利、保加利亚联合肢解了一战后才成立的“大罗马尼亚”王国。德国虽然不是肢解“大罗马尼亚”的直接参与方,但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借此实现了将匈、保、罗三国都牢牢拴在自己战车上的目标。各方围绕此事的不同战略考虑和政策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苏德战争前巴尔干地区格局的演变。苏德关系就此从准盟友向潜在之敌加速转变,甚至围绕多瑙河入海口控制权展开公开军事政治争夺。“大罗马尼亚”的建立和肢解,凸显了地缘政治规律在20世纪上半叶中东欧局势演进中的深刻作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8.12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