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钱蓉 戴鹏杰 杨红艳 李晓彤 杨英伦 Qian Rong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北京100872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出版业)》2022年第9期23-34,共12页PUBLISHING INDUSTR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学术评价理论方法改进研究"(17BTQ015)。
摘 要:我国区域间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不均衡,在期刊布局、人才储备、科研力量、科研产出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深入分析中国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和作者的区域分布特征,有助于明确人文社科的区域发展格局并引导各区域均衡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各区域学术期刊与作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相关文献研究表明,区域学术期刊数量与所在地高校数量、人口与CDP等变量都有正向相关性,但鲜有深入分析不同区域学术期刊与作者的互动关系。作者对期刊的选择,是否有区域的偏好或限制;期刊努力开放办刊的过程中,呈现出稿源本地化和主办单位自稿率较高现象,期刊用稿和作者投稿过程中,在多大程度上受区域因素的影响?本文基于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数据,从期刊出版地与作者所在地两个维度出发,提出不同区域的期刊依赖度、作者贡献度、期刊本地稿源率与作者本地投稿率等概念与指标,着力研究期刊出版地与作者机构所在地的互动效果与互动关系,以量化的方式观察期刊开放办刊的实际效果,以及学者投稿的地域倾向性,反映出不同区域的学术流动规律;应用于具体学科,反映出学科期刊与作者的区域分布与流动特点,分析不同区域的学科研究成果流入流出规律;应用于不同区域,刻画出区域内期刊办刊特点与当地作者的互动关系特征,为本区域的期刊发展方向与优秀稿源引导提供切实的衡量工具。研究发现:中国人文社科期刊和作者所在地分布均呈现不均衡性,优秀作者的“马太效应”更强,科研机构区域布局不均衡,叠加科研机构的人才竞争,加剧了科研人才的定向流动与区域富集,而优秀期刊同样呈现区域不均衡,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聚集效应受到一定限制;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期刊和作者之间的区域关联特征多样,各区域的优秀期刊与优秀作者的关联特征差异较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