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权国际标准的女性主义反思  

A Feminist Critique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n the Right to Work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陆海娜[1,2,3,4,5] Lu Haina

机构地区:[1]比利时鲁汶大学 [2]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3]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 [4]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性别与科技研究中心 [5]中国人民大学社会法教研中心,北京100872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国际法学)》2022年第2期11-23,共13页INTERNATIONAL LAW

基  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面上重点项目(18XNA006);中国人权研究会年度项目(CSHRS2020-12YB)“人工智能对妇女工作权的影响及法律对策研究”。

摘  要:工作权是国际法保护的一项重要人权,也是妇女实现经济赋权的主要途径。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主流工作权法理学仍然更多地反映了西方自由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的思想,存在着关键的性别盲区,不利于实现工作权的性别平等。本文借助女性主义的理论框架,梳理分析现有工作权国际法标准中的几大性别盲区,即主要由女性承担的无酬家务照料劳动不被承认,市场对有薪照料工作的价值低估,忽视女性面临的职场资源不平等,以及性别与职场空间的关系。提出工作权的国际人权法标准应做相应的更新以弥补上述缺陷,才能有助于真正实现其性别平等原则。

关 键 词:工作权 人权 女性主义 性别平等 无酬劳动 

分 类 号:D998.2[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