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群众”观念及其内在张力——“群众”概念两个层面的现代转换  

The Conception of"Mass"in Modern Context and Its Inner Tension:The Modern Turn of"Mass"Concept from Two Level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晔 Li Ye

机构地区:[1]南京审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2022年第9期89-99,共11页CONTEMPORARY HISTORY OF CHIN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共产党宣言》汉译与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科学’与‘道德’基础研究”(项目号:18AKS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群众”概念在近现代经历了从否定性涵义到肯定性涵义的转换,同时近现代历史客观上也显示了“群众”作为集体的力量和作为社会历史创造者的能量,但其间也凸显出对于“群众”的双重态度和矛盾心态;从另一层面而言,在历史文本和叙述中呈现出来的“群众”概念基本上是一个对象性、客体性概念。这些因素形成了近现代群众观念的内在张力。考察汉语语境中“群众”概念的源流,分析形成群众心理和群众意识的社会基础,认识其历史与现实问题,对当代社会确立公民主体性意识,避免西方现代“无(非)主体性”大众社会问题,促进现代“群众”承担社会主体性义务、责任和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关键问题在于“群众”及其意象从对象(客体)性境遇,到“群众”或“人民”自身的社会历史主体意识及相应社会责任、义务自觉认同的转折。

关 键 词:群众 对象性 非主体性 人民 民众 

分 类 号:D032[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