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化时期农户超支现象简析--以1970年湖北省浠水县十月大队为例  

A Brief Analysis of Over Expenditure of Peasant Households in Collectivization Period:Take October Group in Xishui County,Hubei in 1970 as an Exampl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瞿商[1] 王丽[2] Qu Shang;Wang Li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武汉430073 [2]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呼和浩特010021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22年第5期117-125,共9页ECONOMIC HISTOR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经济史学的理论与历史研究”(批准号:15AZD051)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集体化时期,农户超支现象普遍且影响很大。集中劳动和统一分配的制度安排是超支现象的土壤,包含着超支形成的微观机制。集中劳动的工分制度量化了农户对集体的劳动投入,而主要按人口数量进行的分配制度一方面反映了集体为农户的日常生活提供基本保障的功能,另一方面,它又导致人口数量多而劳动力少的农户分配所得大于劳动投入,出现了大量账面欠款的超支户,从而形成超支现象。国家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需要从农村汲取剩余,导致社队集体可供分配的实物更少。平均主义的分配趋势和分配兑现难也促使农户产生超支“竞争”。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集体化时期农户超支现象呈现广化和深化的特征。最终随着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农户超支现象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关 键 词:农户超支 微观机制 工业化战略 超支“竞争” 

分 类 号:F323.8[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K27[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