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 处:《人文杂志》2023年第3期97-107,共11页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摘 要:五四运动后,国内知识界及中国共产党早期代表人物高扬“劳工神圣”,经由解析工人工作时间价值,开始广泛宣传八小时工作制。随着工人运动的逐步展开,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也从争取八小时工作时间扩展到争取周日及重要纪念日、节日的休息,其中对女工和童工工作时间的限定日趋严格,并力主男女工资待遇平等。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视为维护工人经济利益,塑造阶级意识的方式,推动了工人运动转向政治斗争,进而促进了国民革命的深入开展。国民革命面临失败之际,实现八小时工作制则成为中国共产党试图推动革命高潮,挽救革命失败的手段。梳理中国共产党八小时工作制主张及实践,有助于理解工人动员政治中的“统一性”因素及影响深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6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