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批判书》的写作语境与意图  

The Context and Intent in Writing of Shi Pi Pan Shu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孝迁[1] Li Xiaoqian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上海200241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22年第1期51-63,共13页HISTOR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文献的调查、整理和研究(1900-1949)”(18ZDA169)阶段性成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资助。

摘  要:《十批判书》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内部论战的产物。1944年前后,郭沫若接连了解到翦伯赞、范文澜、侯外庐等马克思主义史家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成果。他们重申与郭氏的学术分歧,并进一步展开学术批判,却忽略郭氏已对旧说有所更新或修订。因此,郭氏重燃写作热情,以"自我批判"或"隔空对话"方式展开论战,最终结集成《十批判书》。这场论战聚焦于商周社会性质和孔子、墨子思想的阶级属性,涉及古史分期、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等问题,上承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史论战,下启五六十年代"五朵金花"研究。作为论战的主要成果之一,《十批判书》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的重要史料。

关 键 词:郭沫若 《十批判书》 马克思主义史学 社会史论战 

分 类 号:K092[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