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毛树春[1] 王树林[2] 马小艳[1] 董合忠[3] 郝曙光 李冰 尹会会 张爱民 徐志森 楚宗艳 杨苏龙 贺道华[11] 王占彪 Mao Shuchun;Wang Shulin;Ma Xiaoyan;Dong Hezhong;Hao Shuguang;Li Bing;Yin Huihui;Zhang Aimin;Xu Zhisen;Chu Zongyan;Yang Sulong;He Daohua;Wang Zhanbiao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安阳455000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石家庄050051 [3]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济南250100 [4]石家庄市平山县农业农村局,河北平山050400 [5]邢台市任泽区农业农村局,河北邢台055150 [6]聊城市农业科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7]滨州市农业科学院,山东滨州256611 [8]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南阳473000 [9]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河南开封475004 [10]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西运城044000 [1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0 [12]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新疆昌吉831100
出 处:《中国棉花》2023年第2期6-16,共11页China Cotton
基 金: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棉田地膜残留现状及其土壤生态影响和生物降解技术研究”(CB2022C0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海合作组织科技伙伴计划及国际科技合作计划(2022E01061)。
摘 要:科学核算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成本、产值和收益对全面、准确把握新时代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所处的状态和实际水平,对深入了解黄河流域棉区的农情、棉情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结果表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不包括轧花加工)每666.67 m^(2)表观总成本分别为1 436.50元、1 418.79元和1 440.72元;每666.67 m^(2)表观主产品产值分别为1 927.76元、2 036.77元和2 430.99元;每666.67 m^(2)表观纯收益分别为491.26元、617.97元和990.28元,都呈现逐年上涨趋势,表明植棉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回报;受气候变化和市场价格影响,年际植棉生产波动大,稳定性差,相关补贴对稳定植棉收益具有重要功能。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每千克皮棉表观总成本分别为12.35元、12.37元和14.8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47%、10.81%和12.71%,物化成本分别为4.71元、4.88元和6.27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3.59%、38.62%和38.71%,表明黄河流域棉花生产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进一步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不同市场主体投入产出和收益差异大。3年平均每666.67 m^(2)表观总成本表现为家庭农场(1 956.88元)>合作社(1 818.60元)>基本农户(1 368.31元),按相同籽棉售价测算,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为了抵消流转费用的成本,每666.67 m^(2)需增产籽棉约50 kg才能获得与基本农户等额的收益。然而,3年平均每666.67 m^(2)籽棉产量则是基本农户(286.05 kg)>家庭农场(276.73 kg)>合作社(259.27 kg)。3年平均每666.67 m^(2)表观生产性收益为基本农户(806.34元)>家庭农场(153.19元)>合作社(144.40元)。按照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和降低成本对农业规模经营方式进行比较,在推进规模化植棉进程中,要保护基本农户,鼓励发展家庭农场,规范合作社,通过植棉大户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基本农户。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