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余娜[1] 王建军 孙玺皓 YU Na;WANG Jianjun;SUN Xihao(QinghaiEarthquake Agency,Xining 810001,China;Gansu Earthquake Agency,Lanzhou 730000,China)
机构地区:[1]青海省地震局,西宁810001 [2]甘肃省地震局,兰州730000
出 处:《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2年第S01期169-170,共2页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基 金:2020年度青海省地震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20A04);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项目编号:2021-SF-151)。
摘 要:1研究背景临震微波动是在强震临震阶段叠加在正常地脉动上的“干扰事件”。而这种“干扰事件”有可能是塌陷、爆破等已知信息,也有可能是与地震孕育有关的活动构造微活动、微破裂等。通过不同来源信息的频率特征,可以较好地分辨已知信息,而与地震孕育有关的活动构造微活动、微破裂等正是临震预测追寻的目标。杨立明等(2018)利用宽频带数字波形资料,对2008年汶川M_(S) 8.0和2010年玉树M_(S) 7.1地震进行反复对比研究,认为大震前可能存在临震微波动现象,并对青藏块体2012-2014年间发生的5级及以上地震进行实时跟踪分析,初步得出强震前临震微波动现象的判定依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