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崔国强 毕先进 CUI Guo-qiang;BI Xian-jin
机构地区:[1]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2]山东农业大学纪委,山东泰安271018 [3]山东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出 处:《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138-148,共11页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 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高校博士辅导员职业精神评价及培育研究”(项目编号:20CSZJ83)。
摘 要:高校博士辅导员作为辅导员队伍中的新兴力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山东部分省属高校进行实证调研,构建了博士辅导员职业精神五个维度十一个构成要素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提出了博士辅导员职业精神三层次模型。调查数据表明:博士辅导员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政治面貌绝大多数为中共党员,部分是群众;学位类别较多,理工科学位占比超过85%,文科学位约为15%;从事辅导员工作平均近4年,所教育管理学生年平均近200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博士辅导员在职业情感、职业归属、职业责任、职业成就等四个维度上与其他学历辅导员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热情、职业荣誉感、职业品格、职业道德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博士辅导员的职业精神培育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及其自身的共同努力方能铸就。政府主要在制定博士辅导员制度政策和推进政策落实上着力;社会应该加强对博士辅导员典型事迹的职业身份认可宣传,为博士辅导员打造良好的社会声望;而高校除了保证博士辅导员制度政策待遇落实外,还要加强博士辅导员的校内外双循环交流机制建设;博士辅导员则应全面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坚定走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
分 类 号:G645.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