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真身”——法门寺舍利及其唐代情境下的“肉身”转换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汪悦进[1] 孙博(译) 

机构地区:[1]美国哈佛大学 [2]中国国家博物馆 [3]北京大学

出  处:《美术大观》2023年第3期10-24,共15页Art Panorama

摘  要:“真身”在中古中国的宗教文化中是一个扑朔迷离的概念,一方面,作为舍利的真身是佛曾经存在于世的历史证物,可坚定信众的信心;另一方面,它又与佛教否定肉身的观念相背离。文章梳理了这种概念上的歧义性而引发的诸种视觉想象和物质处理方式,深度阐释了法门寺真身舍利及舍利函背后的物质和视觉文化,并讨论了它们与武周、晚唐政治情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关 键 词:真身 舍利 佛教视觉文化 佛教物质文化 武则天 唐懿宗 

分 类 号:K878.6[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42[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