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娟[1] 张粉霞[1] 袁强[1] 张延峰[1] 白雪[1] 师丽[1] 赵新[1] Wang Juan;Zhang Fenxia;Yuan Qiang;Zhang Yanfeng;Bai Xue;Shi Li;Zhao Xin
机构地区:[1]延安市人民医院儿科,716000
出 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3年第3期234-238,共5页Chinese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基 金:延安市科学技术成果项目(7902021Y0032)。
摘 要: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与视频脑电图(VEEG)对照分析在新生儿惊厥发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1年6月我院NICU收治的通过aEEG与VEEG同步监测23例确诊新生儿惊厥的患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3例患儿中,22例病因明确,14例头颅影像有结构性脑损伤;监测过程中分析疑似惊厥发作142次,VEEG确定发作76次(53.5%),误判66次(46.5%),漏判38次;VEEG录像显示108次微小发作,其中42次确定为癫痫性发作,有40次伴有双眼偏斜/凝视。VEEG明确发作114次,包括98次惊厥发作和16次临床下电发作;临床发作形式:局灶或多灶阵挛发作45次(45.9%),微小发作42次(42.9%),不对称强直发作11次(11.2%);VEEG发作期波形:宽大畸形尖波、尖慢波、慢波占72.3%(81/112),单一节律尖形α或θ活动占27.7%(31/112);VEEG发作期波及范围:波及同侧半球47.3%(53/112),波及对侧33.0%(37/112),同侧游走至对侧14.3%(16/112),波及广泛5.4%(6/112)。aEEG显示似发作期图形87次,对照VEEG确定69次发作(79.3%),误判18次,另有45/114次(39.5%)VEEG确定发作,aEEG图形未显示。23例患儿中,有4例重度窒息新生儿,aEEG与VEEG脑电背景结果一致,为重度异常脑电图;5例患儿VEEG发作间期有恒定的癫痫样放电和异常波,其中4例患儿发作期起始部位恒定,后经头颅MRI证实2例为一侧大面积脑梗死。结论新生儿惊厥多数由各种原因脑损伤引起,临床表现不典型,尤其微小发作易漏诊,在伴有双眼偏斜/凝视的微小发作,提示惊厥发作可能性极大。aEEG与VEEG同步监测对照分析,可相互弥补弊端,快速准确识别惊厥发作,明确发作类型,了解发作形式及脑电图特征,指导临床治疗,早期评估脑损伤程度,同时为临床寻找病因提供线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