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陈可辛与路阳呈现武侠动作方式的异同——以《投名状》和《绣春刀》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高榕 

机构地区:[1]北京师范大学

出  处:《文学艺术周刊》2023年第5期32-35,共4页

摘  要:从1919年商务印书馆摄制影片《车中盗》至今,传统武侠电影独具一格的影像风格已在中国延续百年,武侠动作奇观也在一代代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1928年,电影《火烧红莲寺》正式问世,它也是中国首部具有成熟形态的神怪武侠片;1980年前后,国内再次掀起武侠电影拍摄高潮,其中的典型代表为《神秘的大佛》和《少林寺》;20世纪90年代以后,何平导演的《双旗镇刀客》开始解构传统武侠,尝试将武侠片与西部片糅合在一起。2000年后,国内武侠电影逐渐呈现出风格化和艺术化的典型特征,导演的创作热情高涨,再加上国外文化的持续涌入,国内武侠电影开始从传统的古典浪漫逐渐向多元化以及个性化演变,电影文本的内涵也更为丰富。

关 键 词:陈可辛 武侠电影 影像风格 何平 电影文本 武侠片 动作方式 《投名状》 

分 类 号:J911[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