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左亚文 李栋[1] Zuo Yawen;Li Dong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2]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22年第8期3-10,共8页MARXISM-LENINISM STUDIES
基 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句读经典与研究生理论素养的提升”(2014WT03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实现中西马对话和融通的内在机理及其路径研究”(2017WT036);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的重要论述研究”(21JZD003)。
摘 要: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其“理想主义”思想的产生,其标志是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马克思早期思想演进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理论问题,如:马克思在青年黑格尔中的独特地位,费尔巴哈对于马克思实现“两个转变”的影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作用等等,都应予以重新评判。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演进在总体上是一个在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基础上展开的复杂过程,具有依次递进且前后交织、不断深化且多维展开、螺旋上升且各自圆融的特点,从而呈现出一个由不同阶段所生发的小圆圈最终层叠而成辩证大圆圈的样态。
分 类 号:A8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23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