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静涛[1] 杨芳[2] 杜伟[1] 申勇[1] 查君璞[1] 张国磊[1] 邸军[1]
机构地区:[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河北石家庄050051 [2]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射治疗科,河北石家庄050051
出 处:《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3年第3期267-269,共3页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Injury
摘 要:目的 比较近端型与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前路患侧扩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20-06采用颈椎前路患侧扩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3例肌萎缩型颈椎病,近端型22例,远端型11例。观察近端型与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比较术后萎缩最严重肌肉的肌力改善情况。结果 颈椎MRI显示近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受压部位:6例脊髓前角受压,5例腹侧神经根受压,11例脊髓前角和腹侧神经根受压;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受压部位:4例脊髓前角受压,1例腹侧神经根受压,6例脊髓前角和腹侧神经根受压。在MRI T2加权像上,近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中17例脊髓前角受压,7例出现髓内高信号;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中10例显示脊髓前角受压,5例出现髓内高信号。33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术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疼痛不适,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无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损伤、血管损伤。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椎间隙塌陷、内固定物松动,术后均获得骨性融合。近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术后萎缩最严重肌肉的肌力评定结果优于远端型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肌萎缩型颈椎病导致的神经损伤具有隐匿且严重的特点,采用颈椎前路患侧扩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而且近端型患者手术疗效好于远端型患者,同时术中应谨慎操作以避免损伤神经根及椎动脉。
关 键 词:肌萎缩型颈椎病 近端型 远端型 颈椎前路患侧扩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神经损伤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2.3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