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的踪迹——20世纪80年代“电影性”问题的发生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安燕[1] 

机构地区:[1]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出  处:《学术界》2023年第4期163-171,共9页Academics

基  金: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电影思想史(1905-1949)”(20BC035)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影界关于“电影性”“戏剧性”“文学性”及电影“现代化”的论辩体现出追求新颖性的悖论。“电影性”或“电影化”的自觉是在1980年代初“新启蒙”的西方话语与国内“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合谋的语境中,重回电影本体论与审美论的必然归宿。主体论践行以人为目的和中心的思想启蒙,追随“思想/文化/精神”的宏大叙事,在思维模式上是“反映论”的一体两面。作为形式主体,“审美论”按照表象直接性的知觉方式来选择审美客体;作为合生主体,“反映论”按照因果效验方式来选择审美客体,二者各有其动力因与终极因。

关 键 词:20世纪80年代 电影性 审美论 反映论 合生主体 

分 类 号:J909.2[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