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皓[1] Zhou Hao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 处:《复印报刊资料(人口学)》2022年第6期98-108,共11页DEMOGRAPH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流动人口调查的比较研究”(编号:19BRK03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厘清概念、明晰定义有助于正确认识普查中有关人口迁移流动的数据。文章在强调明确登记对象和完备登记信息的基础上,着重讨论户口标准中流动时间及其可能带来的问题、迁移人口的重要性及无法识别问题、5年前常住地样本的混合属性问题。文章认为:(1)七普登记的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使登记对象变成一次“新”的不同于以往3种统计口径的迁移流动,可能导致信息陈旧、低估城一城流动比例、无法估计小区域的新增流动人口等问题,普查题项最好能增加离开户口登记地后的流入地及最近一次迁移流动时间。(2)忽略迁移人口将低估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和活跃程度。中国情境下的研究应重视区分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两个概念,并从普查题项设计、统计定义到数据分析等全方位加强对中国迁移人口的调查与研究。(3)5年前常住地样本是现有流动人口、返迁人口和迁移人口等多种属性人口组成的混合体;研究时应注意混合样本属性并进行分别讨论。文章建议加强流出地视角的研究,充分开发出生地信息,并进一步开放普查数据的使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