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尹虹[1] 李雨蔚 Yin Hong;Li Yuwei
机构地区:[1]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济南250102
出 处:《艺术科技》2023年第8期116-118,共3页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摘 要:风俗画作为人物画的一种,通常被定义为以某时代人们日常生活、普遍习俗、节庆、劳动、市场等社会习俗和时空中群体活动为内容的写实性绘画。风俗画对研究社会民俗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东西方风俗画背景和内涵、形式不同,但其发展有相似性。中国的风俗画发展较为早熟,唐代就有诸多关于风俗画的记载,至宋代,风俗画发展便达到了巅峰,题材众多且数量丰富。中国宋代与勃艮第公国的风俗画在发展规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风格各异。中国宋代和勃艮第公国的宫廷作为最大的赞助者,都对当时风俗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统治者爱好利用艺术来粉饰太平,提高自己的声望。但由于两地文化背景不同,风俗画在表现形式和绘画语言上有一定的差异。中国宋代较法国勃艮第来说领土更为统一,统治者权力更为集中,因此受其他因素影响略小,这一点自然而然地也呈现在了风俗画的风格上。部分学者认为,西方风俗画特指流行于17世纪弗兰德斯和荷兰的风俗画,但14至15世纪一些服务过法国勃艮第宫廷的画家们吸收了尼德兰、法国勃艮第、意大利绘画的精髓,这些画家技艺精湛,博采众长,虽然从他们的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出宗教色彩,但同时也带有一些世俗生活的趣味。文章对中国宋代和勃艮第公国风俗画进行比较,以供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