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单俊宇 单连春[1] SHAN Junyu;SHAN Lianchun
机构地区:[1]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211100
出 处:《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65-70,共6页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马克思新世界观生成中的哲学革命研究”(21FXB058);河海大学人文社科专项(重大培育项目)“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研究”(B210207034);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宣传思想工作成就与经验研究”(2022ZTYJ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习近平宣传思想工作论述中‘经典话语’的特色及其魅力研究”(B220207029)。
摘 要: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而“无产阶级”的出场是在马克思思想转变过程中实现的。大学时期,马克思实现了康德——费希特式的主观唯心主义向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转变,但是《莱茵报》时期的政治斗争和理论探索,促使马克思意识到黑格尔法哲学同普鲁士社会现实的“冲突”,即哲学是脱离现实的。而哲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中关注的焦点话题。“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都诉诸哲学能走向现实。到达巴黎后,面对各种流派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观点,马克思在“翻转”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了政治立场从自由民主主义向无产阶级的转变,并意识到哲学走向现实必须以无产阶级为“心脏”,将无产阶级视为哲学实现“彻底的革命”的物质力量和人的解放的历史主体。由此“无产阶级”在马克思文本中得以出场。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