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青藏高原亚洲夏季风气候北界及其西风区和季风区划分  被引量:1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黄凌昕 陈婕[1,4] 阳坤 杨钰杰[1] 黄伟 张旭 陈发虎[2,3,1] 

机构地区:[1]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3]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古生态与人类适应团队,北京100101 [4]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兰州730000 [5]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全球变化研究院,北京100084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年第4期866-878,共13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编号:2019QZKK0601-02)资助。

摘  要:青藏高原降水格局及其变化主要受控于亚洲夏季风环流、西风环流及其相互作用,但夏季风环流的具体影响范围尚无明确结论.参照东亚夏季风北界的定义,本文论证了5~9月300mm等降水线可以作为青藏高原亚洲夏季风的北界指标(简称气候北界指标),并探讨了气候态和年际北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1~2020年青藏高原亚洲夏季风气候态北界位于祁连山东段-唐古拉山-羌塘高原-冈底斯山-西喜马拉雅山一线,反映了青藏高原低空偏西风(西风)、偏南风(季风)的交汇位置,表征了青藏高原雨季旱区的界线,且纬向/经向水汽净收支变化与气候态北界以北/以南地区降水变化显著正相关,北界位置年际波动范围与青藏高原的植被分布存在对应关系.与气象上按候降水定义的夏季风北界位置(候4mm day^(-1)等降水线最北界)比较,气候北界指标能够更客观反映季风持续影响的区域,具有更明确的西风-季风环流、生态、气候等自然地理空间格局的界线意义.基于气候北界指标的年际波动范围,本文划分了西风影响区、季风影响区和西风-季风过渡区.这项研究可以作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西风-季风相互作用、降水空间格局变化和水文-生态变化等的基础.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亚洲夏季风 气候北界指标 季风影响区 西风影响区 

分 类 号:P425.42[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