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梦媛 熊海仙 杨守业[4] 余凤玲[5] 孔德明 宗永强[3] 柳中晖[3]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珠海519082 [2]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珠海519082 [3]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香港999077 [4]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5]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361005 [6]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实验室,湛江524088
出 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年第4期906-916,共11页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 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102080366);广东省科学院项目(编号:2016GDASRC-0209);香港研究资助局项目(编号:HKU173118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06062、41706039、41606070)资助。
摘 要:为了调查海岸带-大陆架海水长链烯酮不饱和度U_(37)^(K')与海水表层温度的关系,我们采集了南海、台湾海峡、东海的58个表层沉积物.将新采集的样品数据与已发表的南海、黄海及东海北部浅水区的71个数据点结合,组成一套纬度范围跨越6°N~37°N、年平均海水表层温度在14.3℃和28.6℃之间变化的数据集.利用该组数据,我们检查了来自西北太平洋边缘的129个样本及该区域浅水区的85个样本中U37K’指标与海水表层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中低纬度边缘海所有数据的U_(37)^(K')均显示了与表层年均SST较好的相关性,R^(2)大于0.89.其中,水深小于200m的海岸带-大陆架样本U_(37)^(K')-SST的线性回归方程与已发表的全球全海域开放大洋回归方程的斜率十分相似.这确认了U_(37)^(K')作为西北太平洋边缘海中低纬度浅海SST重建指标的适用性.此外,我们重新整合的全球浅海数据集172个样本U_(37)^(K')-SST结果与西北太平洋边缘海浅海结果更为相近(相似的斜率和截距).然而,与开放大洋相似的回归公式并不意味着公式的绝对适用.例如,本研究边缘海浅海的85个数据中,绝大多数数据点都位于回归线之上,显示为U37K’的正残差.该回归偏差似乎是由特定的海洋环境引起的,如来自温暖洋流和/或高营养盐条件会产生正U37K’残差;反之,在全球浅海数据集发现了相应的负残差.综上,考虑到西北太平洋边缘海中低纬度浅海的温度及其他环境因素的特殊性,我们提出了非线性的U_(37)^(K')-SST回归曲线公式:U_(37)^(K')=-1.2488+0.1740×SST-0.0035×SST^(2),R^(2)=0.93,n=85,此公式适用于温度小于24℃的U_(37)^(K')-SST重建.
关 键 词:烯酮 U_(37)^(K') 海水表层温度 西北太平洋边缘 浅水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