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天津市300052
出 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年第4期565-569,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摘 要:脓毒症(sepsis)是指宿主对感染的失控反应,使器官功能发生障碍,危及生命[1-2]。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是由感染引起的循环衰竭和细胞代谢异常引起的脓毒症的亚型,是由于有效循环血量急剧下降所致[3]。其病死率约为20%~63%,每年相关治疗费用极高,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1脓毒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学基础1.1微循环监测的意义1994年LAMC应用活体显微镜在体内观察血压稳定的脓毒症大鼠微循环,首次提出脓毒症早期有微循环变化[4];1999年,正交偏振光谱成像技术(orthogonal polarization spectral imaging,OPS)进入临床应用,证实舌下微循环与内脏微循环基本一致,使国内外学者对脓毒症早期微循环变化的存在达成了一致意见[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循环功能障碍是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及其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早期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是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根本措施[6-7]。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2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