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金胜[1]
机构地区:[1]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 处:《文艺争鸣》2023年第2期151-158,共8页
摘 要:自1987年韩少功和韩刚翻译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至今,昆德拉在中国保持了一个持续的译介、阅读和阐释的过程,其作品深受翻译家、学者、作家和普通读者的喜爱。韩少功、莫言、王安忆、苏童、余华、毕飞宇、王小波等当代作家均以不同形式表达过自己对昆氏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孙甘露是其中的重要一位。昆德拉未必是孙甘露阅读和谈论最多、受影响做大的作家,但应该是当代中国谈论昆德拉最多的作家之一。孙甘露为何对昆德拉情有独钟,他如何理解和评价昆德拉,昆德拉在多大程度上、从哪些方面影响孙甘露的思想和创作,二者在对历史现实和小说艺术的理解上有何相通之处,有何差异,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何在?本文将由此入手,以孙甘露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为中心,对两位作家之间的关联和沟通作出尝试性回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