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潘焰菲 高泽超 徐勤学[3] 吴攀 方荣杰 张帅普 PAN Yanfei;GAO Zechao;XU Qinxue
机构地区:[1]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科教结合科技创新基地,广西桂林541004 [2]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 [3]桂林理工大学,岩溶地区水污染控制与用水安全保障协同创新中心,广西桂林541004 [4]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东珠海519082 [5]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广西环江547100
出 处:《中国水土保持》2023年第3期20-24,共5页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China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4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289)。
摘 要:通过原位小区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玉米秸秆覆盖对喀斯特坡耕地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试验处理分为3种典型小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和4种秸秆覆盖度(0、20%、50%、80%)。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能显著加快地表径流产流时间,尤其在土层较厚的小区最为明显,50%秸秆覆盖度的地表径流产流时间显著提前;秸秆覆盖能显著改变径流系数大小,尤其在20%覆盖度时地表径流系数降低效果最显著,同时增加了壤中流,但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秸秆覆盖下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径流强度随降雨时间的变化过程均表现为先迅速增加后逐步稳定,多数情况秸秆覆盖能够有效地降低达到稳定时的地表径流强度,其中20%覆盖度时的稳定地表径流强度最小,同时秸秆覆盖对稳定壤中流径流强度影响的空间异质性较大;玉米秸秆覆盖能够有效减少喀斯特坡耕地的地表侵蚀量,在50%覆盖度时减少地表侵蚀量效果最好,且在砾石较多的小区土壤侵蚀量较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