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与“向下”的人格化表现——以植物为主题的绘画比较研究  

The Personification of“up”and“down”:A Comparative Study of Paintings with a Botanical Them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潘蕾 Pan Lei

机构地区:[1]不详

出  处:《山花》2023年第5期146-150,共5页Mountain Flowers

摘  要:人格化,即拟物为人,将无生命的物体或有生命的物体(动、植物)人格化,赋予其外貌、性格、情感等人的特征。也可以叫做拟人化。[1]在西方,人格化(anthropomorphism)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nthropos”(人类)和“morphe”(形状或形式)的组合,最早由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Xenophanes)提出,用以描述宗教信徒与其信奉的神灵之间惊人的相似性,如希腊的神总是如希腊人一般金发碧眼,亚洲的神灵则具备亚洲人的外貌特征。宗教信徒和他们所信奉的神之间的关系是最早的人格化表现。

关 键 词:宗教信徒 外貌特征 希腊哲学家 拟人化 人格化 色诺芬尼 希腊语 

分 类 号:J205[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