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覃文敏
机构地区:[1]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湖南吉首416000
出 处:《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3期254-256,共3页China National Exhibition
摘 要:文化的载体是文物,文物最能够传递文化的信息。考古出土文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文物让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过去人类的生活状态和时代特征,文物保护工作也是对我国上下五千年辉煌历史的研究和传承,考古现场被称为文物出土的“第一现场”,文物考古现场的保护工作对于文物完整性、真实性、艺术性的保障至关重要。我国考古事业起步较晚,导致文物从出土到进实验室,甚至最终进入博物馆,往往存在被破坏的危险,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文物多多少少会发生一些颜色、形态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在考古现场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不可再生性、不可复原性、不可替代性三个方面分析了考古发掘文物的特征,提出考古现场造成文物损害的四大因素,包括周遭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中的微生物、酸性物质等。最后,提出加强考古现场文物保护的措施。未来我们必须要用更加科学、妥善的方法保护文物考古现场,力求保证文物的完整性、真实性、艺术性,为我国的考古出土文物历史研究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基础保障。
分 类 号:K854[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