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东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东莞523106 [2]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广东深圳518061
出 处:《社会科学动态》2023年第5期40-45,共6页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研究”(18BKS059);东莞理工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微观经济学”(202002012)。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受制于区域资源禀赋的巨大差异、复杂的人口结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等现实条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不均衡与均衡交替的演进特征,大致经历了如下发展历程:从计划经济的均衡发展到“先富后富”的非均衡发展,从市场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深度融合的均衡发展。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关于中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一系列讲话,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非均衡发展思路,其非均衡发展的理论体系根植于彼时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基于中国社会现实而进行的战略谋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清晰的时代烙印。非均衡发展思想也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最终目标为“共同富裕”的前瞻性论断,非均衡发展是为了更大范围的均衡发展,是为了实现社会真正的“共同富裕”,这也构成了邓小平非均衡发展思想的核心内容。
分 类 号:A849[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