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句诗词的互文性运行机制探析  

An Inter-textual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Cento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谢艳明[1] 汪倩 XIE Yanming;WANG Qian

机构地区:[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出  处:《中国韵文学刊》2023年第1期1-6,共6页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摘  要:20世纪60年代克里斯蒂娃提出互文性理论主张“所有文本都是互文性的”,认为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尽管该理论的提倡者都没有将集句诗词纳入研究视野,在中外文学史上存在了近两千年的集句诗词却出奇地暗合了互文性的理论。集句无疑是基于“所有文本都是互文的、开放的”这一前提,否则集句这一文本生成形式无法执行。新集成的文本不仅和前文本构成了互文关系,而且还使得多个前文本互动起来。集句诗词也显示文本生成的六个心理阶段,即“曲解或误读”“完成和对立”“突破和断裂”“魔鬼附体”“自我净化”“死者回归”。集句诗词并不是天马行空地任意采集前文本的诗句进行拼贴组合,而是要遵循诗词的格律、意义结构等方面的文学规约。集句充分肯定“阅读”就是积极的“文学生产”活动,集句者在愉悦的甚至是亢奋的阅读过程中,对前文本的信息进行提取、引用、改写,再组合成新的文本。

关 键 词:集句诗 互文性 运行机制 文学生产 

分 类 号:I207.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